游延安革命紀念館作文?我曾有幸走進延安,這是一個革命老區(qū),也是紅色足跡留下最多的地方之一。漫步在延安的街道上,我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英勇和堅定。紅色足跡在這里凝結成了一個個革命紀念館,向后人講述著革命的艱辛和無私的奉獻。在延安革命紀念館中,我認真觀看了陳列的展品。這些展品無不是那個時代的見證,它們記錄著一段段革命的故事。紅軍的衣帽、軍用品、那么,游延安革命紀念館作文?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“秋收時節(jié)暮云愁,霹靂一聲暴動。”4月9日,我們文家市中學全體七年級師生一同來到了革命老區(qū)文家市——秋收起義紀念館。
隨著小講解員的講解,我們知道屹立在廣場上的這座雕像的含義:這個標志性的雕塑是一面旗幟,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黨旗的前身,名稱叫工農(nóng)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,中間有兩只巨手。一只巨手緊握槍桿向上,代表黨指揮槍,槍桿子里出政權,另一只巨手舉著一個燃燒的火炬,代表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底座是v字形,代表“耶”勝利的意思。原來一個小小的雕像意義這么深刻呀!
在陳列管中,看著一幅幅當時的照片,一件件當時留下的文物,和一個個驚心動魄的革命故事,漸漸了解到了革命的重要性,那些革命英雄們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換來新中國的成立!
來到了會師舊址里仁學校,當時毛澤東發(fā)表重要講話的小操場。仿佛看到毛主席和戰(zhàn)士們斗志昂揚,決心打敗蔣介石的那一股氣勢。
記得從前經(jīng)常來紀念館玩,對那里并沒有太多的去認識,而通過這次的活動,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紅色文化的光彩奪目。一個個烈士們的犧牲換來了我們現(xiàn)在的辛福生活。我們應當好好珍惜。對于現(xiàn)在的我們來說,拿起槍桿保衛(wèi)國家,實在太遙遠,但我們能做到的是努力讀書,做一個有用的人,為國家效力,做國家的棟梁之才。
延安是革命圣地,是我日思夢想都想去看一看的地方。今年暑假,我在電視上看到:在北京,成千上萬的人排起長龍,爭相觀看《延安精神永放光芒》的展覽;首都的少先隊員高舉“紅領巾革命圣地延安行”的大旗,排著整齊的隊伍,在那里宣誓。我的心動了。我想去延安。
延安,我以前只是聽說過,在電影電視中看見過。可這次,爸爸、媽媽真的要帶我去延安了,激動得我一夜都沒睡好覺。我急忙上網(wǎng),查找有關延安的資料,并把它打印出來帶在身邊;帶好自己的鋼筆、筆記本和幾件換洗衣服;叮囑爸爸、媽媽可別忘帶了照相機和攝像機,還要多帶上幾卷膠卷……
第二天一大早,我們乘著汽車,冒著蒙蒙細雨離開西安。汽車上高速,過黃陵,沿著彎彎曲曲但又十分寬闊的山間公路疾速的盤旋著。一路上,爸爸一邊給我念延安的資料,一邊講關于延安的故事,從“紅軍長征”、“大生產(chǎn)運動”、“南泥灣開荒”,一直講到“胡宗南進攻延安”、“著名的瓦子街戰(zhàn)役”;從寶塔山、延河水,講到鳳凰山、楊家?guī)X、棗園、王家坪……我簡直聽得都入了迷,不知不覺中,已經(jīng)到達延安。
到了延安,我們顧不上休息,就在一位叔叔的帶領下開始參觀。我們首先來到寶塔山下。剛下車,一座和大雁塔非常相似的八角形高塔就屹立在我的眼前。
延安燈光閃閃亮,毛澤東思想放金光。
抗日救亡為民族,人民緊跟共產(chǎn)黨。
這是一首多么摧人奮進的歌詞。就在1935年
10月,毛澤東、周恩來等率領中央紅軍經(jīng)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到達陜北。從此,延安成了中國革命的圣地。在這一記得起,中共領導人就生活在延安的窯洞里,
他們在微弱的油燈下討論作戰(zhàn)計劃,指揮著偉大的抗日戰(zhàn)爭。從此窯洞的燈光就成為中國紅色革命的指路明燈,照遍中國的每個角落。
窯洞的燈光,照耀著抗日戰(zhàn)爭的勝利。
毛
澤東認為,大而弱的中國對付一個小而強的日本,必須堅持不折不撓的持久戰(zhàn)、防御、相持、大反攻,寫出了光輝著作《論持久戰(zhàn)》,成為中國共產(chǎn)黨領導抗日戰(zhàn)爭
的綱領性文獻。歷經(jīng)8年英勇抗戰(zhàn)和艱苦奮斗,在1945年9月2日,日本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。至此中國的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結束了。
延安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和軍隊的革命根據(jù)地,延安是中國抗日戰(zhàn)爭的總后方,在極其殘酷的條件下,廣大軍民開展了自己動手、豐衣足食的大生產(chǎn)運動,為奪取革命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。
延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,孕育了偉大的延安精神。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傳家寶,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,它對中國歷史發(fā)展進程產(chǎn)生著巨大和深過錯的影響。
沒有革命前輩的奮斗,就沒有中國今天的富強。
國慶節(jié),我們?nèi)胰ジ锩サ亍影猜糜螀⒂^。巍巍寶塔山,叮咚延河水,棗園窯洞簡樸的陳設,南泥灣開荒的镢頭,楊家?guī)X的會場,王家坪紀念館陳列的革命文物史跡,給我上了一堂直觀而生動的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課。
十月三日天氣晴朗,我們開車從臨潼出發(fā)。進入銅川后,高速公路上已是車水馬龍,兩旁群山環(huán)繞,一路穿過山谷、隧道、橋梁蜿蜒前行。
中午,我們來到黃河壺口瀑布景區(qū)。一道壯觀的瀑布呈現(xiàn)在眼前:灰黃色的大瀑布,巨浪翻滾,濤聲如雷。瀑布濺起的水霧把游人的衣服都打濕了,水霧在陽光照耀下形成一道五彩繽紛的彩虹,美麗極了!
傍晚,我們來到南泥灣。南泥灣大生產(chǎn)展覽館前豎立著一座高大的紀念碑,上面刻著毛主席題寫的:“自己動手,豐衣足食”。晚上我們趕到了延安寶塔山下住宿。
第二天,一大清早,我們就來到棗園革命舊址。大門旁邊,一隊身背腰鼓,腰系紅綢的安塞腰鼓隊員,向我們微笑著。他們的形象是那樣的親切和熟悉。我們隨著導游參觀了當年領袖們居住的窯洞,毛主席的窯洞里兩個書柜,一張床,一張木桌,幾張木椅,那么的簡陋。毛主席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里,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。
走進楊家?guī)X中央大禮堂,一排排的長椅是那樣的古老,到現(xiàn)在也有70余年啦。
靖邊紅色旅游景點的作文,歷史
今年暑假,爸爸帶我來到了我國的革命圣地:延安。延安市位于陜北南半部,延安古稱延州,歷來是陜北地區(qū)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和軍事中心。城區(qū)處于寶塔山、清涼山、鳳凰山三山鼎峙,延河、汾川河二水交匯之處的位置,成為兵家必爭之地,有“塞上咽喉”、“軍事重鎮(zhèn)”之稱,被譽為“三秦鎖鑰,五路襟喉”。延安之名,始出于隋。延安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。
進入延安,撲面而來的鄉(xiāng)土氣息讓我感到十分舒適。打開手中大大的地圖,一幅圖片吸引了我:延安窯洞。我急忙對爸爸說:“我們明天去這里吧!”爸爸滿口答應。
第二天,爸爸如期帶我來到了延安窯洞。在門口,我們看到了關于窯洞的介紹:延安的窯洞分土窯洞,磚窯和石窯洞。石窯洞是用石條或磚做成的,堅固耐用。延安的磚窯洞群,氣勢宏偉。但最常見的則是土窯洞,在鳳凰山麓以及王家坪、楊家?guī)X、棗園等地隨處可看到其蹤影。窯洞里的陳設,非常簡單,有木桌、木椅、土炕和農(nóng)家的一些物什。挖窯洞時,先修“窯面”,即在山坡上挖一豎截面,然后向縱深挖掘。一般窯高3米、寬3米、深6至8米。門窗用木框,窗戶上糊紙或鑲玻璃。延安的窯洞冬暖夏涼,為人們創(chuàng)造了一個舒適的生活環(huán)境。
以上就是游延安革命紀念館作文的全部內(nèi)容,我家鄉(xiāng)猶如一顆璀璨的紅色明珠,散發(fā)著激情澎湃的革命光芒。它是一部氣吞山河的紅色史詩,將家鄉(xiāng)的英勇事跡銘刻在歷史的長卷中。革命紀念館猶如一本厚重的史書,它打開了歲月的封印,將我們帶入那段滄桑歲月的波瀾壯闊。在這里,歷史如同一位智者,向我們講述著家鄉(xiāng)的抗日斗爭和解放奮斗的艱辛歷程。內(nèi)容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,信息真?zhèn)涡枳孕斜鎰e。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