勤儉誠信作文?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,如同糧食一般,是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我家的家風是誠信、善良和勤儉節約。家風——誠信 那個酷熱的夏天,我和父親去買西瓜。我看到一位老爺爺在賣西瓜,卻想不勞而獲。我悄悄地拿走了一個西瓜,但父親嚴厲地批評了我,并讓我向老爺爺道歉,將錢還給他。家風二——善良 大雪紛飛的日子,那么,勤儉誠信作文?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誠實守信,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它早已融入我們民族的血液中。無論我們做什么事,都要講誠信。不講誠信的人有可能無立足之地。無數事實告訴我們,交往中不兌現自己的承諾,失信與人,就會產生信任危機。
例如:日本餐飲業有條行規,盤子要用水洗七遍,洗盤子計件付酬。有個打工的學生為提高效率,少洗了兩遍。在抽查中,老板用試紙測出盤子的清潔度不達標準,責問這個學生。她卻振振有辭:“洗五遍不也挺干凈嗎?”老板淡淡地說:“你不誠實,請你離開。”這個學生不得不到另一家餐館應聘,老板打量他半天,說:“你就是那個只洗五遍盤子的學生吧,對不起,我們不需要。”第二家,第三家......她屢屢碰壁。不僅如此,她的房東也要她退房。萬般無奈,她只得搬離這個城市。
誠實守信,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它早已融入我們民族的血液中。無論我們做什么事,都要講誠信。不講誠信的人有可能無立足之地。無數事實告訴我們,交往中不兌現自己的承諾,失信與人,就會產生信任危機。
上則例子告訴了我們“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”,所以我們不能不講誠信。生活上的經驗告訴我們,不講誠信的人可以欺騙別人一時,但是不能欺騙別人一世,一旦被識破,那個人就難以立足于社會,其結果既傷害了別人,也傷害了自己。
節儉是一種美德,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品質。然而,在當今社會,隨處可見的浪費行為讓人深感惋惜。浪費不僅是對資源的不珍惜,更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不尊重。每次看到這樣的場景,我都忍不住為那些浪費的人感到悲哀。
記得有一次,我們全家一起去餐館用餐。餐后,爸爸碗里還有許多剩余的飯菜,我和妹妹勸他趕緊吃完,不要浪費糧食。但爸爸堅持說自己已經吃飽了,推辭道我們是在無理取鬧,卻從未想過糧食的來之不易。唐朝詩人李紳曾說過:“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。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,我們怎能浪費呢?
我曾看到過這樣一篇報道:如果全中國13億人每人節約一粒糧食,那么這些省下的糧食足夠5萬人吃一天。這是一個多么令人震驚的數字。可見,節約是多么重要。
節約其實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,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實例。如及時關水龍頭,吃完飯要將碗盤擦干凈,不隨意丟棄未使用或未壞的生活用品……
有一天,我和家人散步時,經過一家餐廳。透過玻璃窗,我們看到一個孩子站在椅子旁,嘴里結結巴巴地說著什么。一開始我們并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,后來走近一看,才知道事情的原委。
原來,孩子的母親和其他人在餐廳用餐,吃完飯后要求將剩菜剩飯打包帶走。
“人而無信,不知其所也。”吟誦著《論語》中的這句話,我的思緒也似乎回到了千年前。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、燦爛文明的大國。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、勇敢、智慧、開放的民族,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,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,誠實守信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,成為無數中國人的立國之本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。
很小的時候,就聽爸爸給我講曾參殺豬取信的故事。上學后,在課本上,我又看到了不少有關誠信的故事。其中“宋慶齡小時侯的故事”給我印象最深。
在宋慶齡小的時候,一天早晨,一家人正準備去李伯伯家做客。突然,她告訴父母:“我和小珍約好,今天上午我要教她疊紙花,我不去李伯伯家了。”爸爸說:“以后再教吧!明天再和她解釋一下,再說,李伯伯家有你喜歡的鴿子,你不去會后悔的!”“不會。”宋慶齡想了想,說:“你們去吧,我在家等她,我不能失信。”媽媽想了想,說:“就按她的意思吧!有句話說:‘言必信,行必果’。一個有道德的人要講信用,不能自食其言。”就這樣,宋慶齡一個人在家等小珍。11點了,小珍還沒來,宋慶齡十分失望。中午,父母回來了,聽宋慶齡說小珍沒來,爸爸說:“唉!要知道她不來,就不等她了。” 宋慶齡卻說:“不。沒有來,我也要等。
誠信,是黑暗里的一點光韻,是悲痛中的一個安慰,是掙扎中的一個奇跡。“身不正,不足以服;言不誠,不足以動。”我讀過太多關于誠信的至理名言,而讓我真正讀懂“誠信”的是從電視上看到了那一幕:
故事發生在2010年春節前夕,建筑商人孫水林為兌現借錢給農民工發工錢的承諾,帶著26萬元現金及家人連夜趕回武漢,不曾想到途中遭遇重大車禍,一家五口全部遇難。弟弟孫東林為替哥哥完成遺愿,忍著傷痛,再次上路,終于在除夕前一天,把所有工錢全部發放到60多名民工手里。這是一次讓人心疼的誠信接力。于是,“信義兄弟”的美名遠揚,有更多的工人愿意與他們攜手并肩。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獲得了工人的無比信賴和世人的高度贊美,使得自己的事業發展的更加順利。他們也因此被評為“感動中國”的十大人物之一。
看了這段視頻,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,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:對于誠信的人,最高獎賞是公眾的贊美,最大的收獲是心靈的踏實和寧靜。誠信是個人成功的基石,更是我們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!我們應讓誠信的接力棒代代相傳!!
"叮鈴鈴、叮鈴鈴……”,上午第三節課下課了。同學們收拾好學習用品,準備吃美味的中飯。可那天送來的菜不太合同學們的胃口,大家皺著眉毛看了看,然后把菜用勺子推到一邊,硬吃了幾口飯,就把飯菜都倒掉了,倒掉的飯菜差不多裝滿了一大桶。然后同學們都跑到校門口的小店里買東西吃了。班里只有俞振國等幾個人把飯菜都吃完了,我輕聲的問俞振國:“你覺得今天的飯菜好吃嗎?”俞振國搖了搖頭。“那你為什么把它都吃了呢?”俞振國正色的說:“老師不是教我們要勤儉節約、不能浪費嗎?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,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,這首詩難道你忘了嗎?”。俞振國的這番話令我羞愧不已,是啊,“勤儉節約”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啊!這精神一定要在我們這一代繼續發揚光大。
我還讀過一篇文章,它是講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,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。有個漁夫聞聲而致。商人急忙喊:“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,你若能救我,給你100兩金子”。但被救上岸后,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。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。漁夫責怪他不守信,出爾反爾。商人說:“你一個打漁的,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,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?”漁夫只得怏怏而去。不料想后來那商人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。
以上就是勤儉誠信作文的全部內容,誠實守信,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它早已融入我們民族的血液中。無論我們做什么事,都要講誠信。不講誠信的人有可能無立足之地。無數事實告訴我們,交往中不兌現自己的承諾,失信與人,就會產生信任危機。例如:日本餐飲業有條行規,盤子要用水洗七遍,洗盤子計件付酬。有個打工的學生為提高效率,內容來源于互聯網,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。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